|
卫生部在日前公布的《2010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将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公立医院,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完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必要举措。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担负着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的重任。这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但是,庞大和多元化日趋明显的社会医疗卫生需求,单靠公立医院无法满足,必须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介入。
近年来,社会资本举办的非公立医院虽然也有一定发展,但由于政策支持力度有限、管理不到位等,非公立医院发展一直未有大的起色。群众看病依然过度依赖公立大医院,结果是一方面公立大医院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群众不得不忍受一些公立医院的“大处方”“过度治疗”等问题,医患关系长期紧张。
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同时,支持引导非公立医院发展,努力形成办医格局的多元化,不仅有利于调动国家财政和社会资金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医疗服务的多层次供给,缓解群众看病难,从长远看也会为培育非公立的名医院、大医院,彻底改变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衡状况创造有利条件。
与医疗服务问题类似,当前群众意见大的上学难、养老难等,同样反映了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把所有事关民生的问题解决好,有效调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必要性日益显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时,把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鼓励社会参与作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是卫生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疗服务,贵在鼓励,重在引导,科学明了的相关政策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必不可少,以使参与者既有积极性,又有章可循,确保服务质量,从而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样,群众才能更好地享受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