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干燥。

甘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喜光、耐旱、耐寒、耐盐碱,野生于向阳干燥钙质土草原或河岸两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光果甘草生长在荒漠、半荒漠草原,分布于新疆北部和甘肃西部;胀果甘草的耐盐碱性比较强,因而在盐渍化土壤上也能生长,分布于新疆南部和甘肃西部地区;另外,在新疆和甘肃部分地区有少量黄甘草分布。甘草资源较多的有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吉林、青海。其中内蒙古的甘草开发较早,品质也最好,如产于杭锦旗的“梁外草”,条长均匀、皮细色红、质坚油润、断面黄白、味甜粉足,被誉为优质地道药材,供应国内市场并出口。内蒙古甘草在50~60年代的收购量位居全国之首。新疆甘草的种类较多,品质因产地不同而有优劣:产于沙质壤土上的皮色根条都较好,多供应市场切制饮片配方;生于盐碱地上的则根条皮色均稍差且略带苦味,因而多刮皮(称粉草)或切段(称节子草)出口和生产甘草膏。新疆甘草从60年代开始开发,到80年代初的收购量已占全国的一半多。宁夏、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甘草在国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位置。由于需要量的大幅度增加和过度采挖,致使甘草资源急剧减少。据调查统计,到80年代初,全国甘草的蕴藏量大约比50年代减少了1/4。为此,国家将甘草列为计划管理品种,限量采挖和出口,以保证永续利用。近几年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发展人工种植甘草和采取围栏护育等措施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同时,由于甘草也用作西药和食品甜味素等原料,又是牲畜的冬季牧草(地上茎叶)和防风固沙的草原植被植物,应保护资源,合理利用。

甘草商品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以上,直径0.6~3.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明显的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或芽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具环状形成层和放射状射线,根茎中部有髓。质量以条长均匀、皮细色红、质坚油润、断面黄白、味甜粉足者为佳。规格分大草、条草、毛草、草节、疙瘩头等若干等级。

甘草为常用中药,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炙甘草补脾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打印本文    关闭